内容导航
第3页:DVD的诞生之路(下)
然而任何一个新产品如果得不到业内同行的支持,即使再先进也是不会成功的,对立双方都明白这一点。因此在竞争中,双方都投入了全力,一方面完善自己的设计,一方面则游说在电子工业和娱乐业较有影响的公司加入自己的阵营以增强自己的实力。东芝更是早在酝酿新格式时就秘密地开始了“拉选票”的活动。在设计SD格式的早期,东芝公司就邀请当时在环球娱乐业中赫赫有名的时代—华纳兄弟影视娱乐集团公司(后与AOL合并)加盟,并且将SD 的初步设想也告诉了后者,其实东芝公司早在九十年代初就与华纳公司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有线电视和视频硬、软件开发等方面一直合作得很好,这一次开发DVD 的大行动当然不会忘了老朋友。华纳公司见DVD对娱乐业极有好处,为确立自己在娱乐业中的地位,当然求之不得,这样两家一拍即合,正式组成了东芝—华纳联盟,事后表明华纳公司在拉“选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接着东芝又开始盯上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在消费电子领域中的“龙头大哥”—日本松下公司(MATSUSHITA, Panasonic是它的著名商标之一)。就在拉斯维加斯大展后不久,东芝公司社长亲自打电话绐松下公司的社长,恳切邀请松下公司加盟自己的阵营。紧接着,华纳公司总裁也从美国致电松下公司,劝说其加入东芝—华纳联盟。虽然松下公司在开发VCD 时与索尼、飞利浦公司的合作关系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一次松下公司并没有急于明确表态支持索尼和飞利浦,因此也是两大阵营力求争取的对象。经过一段时期的等待,松下公司终于做出了关键性的决定,加盟东芝—华纳阵营。之所以说是关键性的决定,是因为松下在消费电子领域中的地位非同小可,她的加盟大大加强了东芝—华纳联盟的实力,并在解决SD不能向下与普通CD兼容的问题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它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其它消费电子公司的意向。在松下做出决定不久,先锋、日立、汤姆逊(THOMSON)等具有相当影响的公司都表示支持SD规格并加入东芝—华纳阵营。
与此同时,华纳公司也开始加紧对以往竞争对手的拉拢,与那些娱乐业巨头的上层领导频繁接触,先后成功地邀请到了米高梅、百代等著名的媒体集团(百代公司与东芝早有合作, 成立东芝—百代合资公司生产CD唱片和卡拉OK音响设备,也可以说是老朋友了)。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悄然进行,没有半点的声张。当东芝—华纳集团在1995年1月24 日公布自己的设计规格时,也公布了集团成员的名单,舆论界随之一片哗然。的确,在东芝—华纳阵营中集中了不可忽视的力量,相比之下,索尼—飞利浦集团就逊色多了。索尼─飞利浦集团倚仗着在CD技术方面的一贯强大优势,觉得其他公司对自己提出的技术规格应该是“一呼百应”,从而放松了对这些公司的拉拢,使东芝一方在暗地里一次又一次地得手,最后只有索尼的子公司爱华(AIWA)明确表示支持,连在VCD的开发过程中始终是盟友的日本胜利公司(JVC)都离之而去,形势对索尼—飞利浦集团极为不利。 后来,东芝—华纳阵营又增添了韩国的三星公司(SAMSUNG)和SKC公司,显然在这场竞争中索尼—飞利浦集团的实力已明显处于下风。
但是,由于普通CD后来派生出了CD-ROM,所以在研制DVD的当初,除了娱乐业, 还有一个大行业也在密切注视其发展动向,那就是计算机业。由于多媒体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业对DVD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娱乐业。DVD将是为这两大业界服务的,因此得到了这两大业界的支持才可以说是真正的胜利。在这方面,索尼—飞利浦集团由于向终端用户承诺提供可录的MMCD设备,而得到了需要经常备份文件(也就是复制)的计算机业的支持。但反过来,正是由于东芝—华纳集团保证不向一般用户提供可录的SD设备以保护影视娱乐公司的版权利益,而得到了娱乐业的广泛拥护。双方各有后台,势均力敌互不相让。诱人的DVD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格式使人不禁回想起以前类似的情景:JVC的 VHS与索尼的Beta录像格式之争;索尼的 MD对战飞利浦的DCC;还有索尼的8mm与JVC公司的VHS-C摄像机格式的大战……显然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极为不便的。当时的情形也惊人的相似,出于对消费者利益的考虑(当然也是为自己),两大业界里的领导人物最后都明确表态,只接受一种技术规格方案,不管是任何一方的或者是折中的方案(而就当时情况而言,只能是一种折中的方案),这其中包括IBM、Microsoft、 Apple(苹果)、 COMPAQ(康柏)、HP(惠普)、Kodak(柯达)等当时顶尖的企业和美国电影制片业顾问委员会。面对两大业界的强大压力,两大对立集团开始寻求合作以打破僵局。
首先由索尼公司主动提出了倡议,并与东芝最终达成了旨在使双方光盘格式的编码标准能够相互兼容的协议,也就是说按此协议将可以较为容易地制造出“通用机种”,既可读SD又可读MMCD,当然还包括普通CD。但是这个协议并没有得到两大业界的支持,因为从本质上说两大格式并没有折中,而是在表面上采取了一种变通的形式。迫于业界压力,两大阵营不得不开始新一轮的谈判,但在开始时双方都没有太大的诚意,他们怕在可能达成的折中方案中,己方的技术与专利比例少于对方而在以后的实际市场动作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因此,双方都竭尽全力突出己方规格的优点,力争对方妥协,这样在1995年8月15日到8月24日期间,双方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4日下午,索尼公司社长亲自与东芝公司社长联系,希望能尽快完成统一格式的工作。同时两大阵营内部也产生了尽早达成统一格式以尽快将其产品化的呼声,而上述的两大业界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显然,让一方向另一方彻底投降是不可能的,只有相互妥协才能实现规格的统一。因此,双方从全局优势论转向了更为实际的局部优势论,不再强调自己的规格具有全面的优势,而是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突出自己某一方面的技术优势,这样局势就较为明朗了。
1995年9月15日对于DVD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日子,两大阵营终于达成了统一DVD标准的协议。在最后关头,索尼公司做出了重大的、关键性的让步,她放弃了自己的光盘结构,同意采取东芝公司独具匠心且较为先进的双盘对接的光盘结构,而东芝公司则相应的在数据信号的调制、处理等部分技术向拥有丰富的CD生产、开发经验的索尼妥协。
至此,这场旷日持久且空前激烈的DVD规格大战算是告一段落,但也从此埋下了祸根。表面上看,MMCD与SD在规格上是一软一硬双方各占一项,平分秋色。可事实上,采用MMCD的部分按照索尼技术人员的话说则是象征性的,让一向以技术领先著称的索尼很没面子。从此,索尼与飞利浦的“复仇”之心就没有一刻停止跳动,而DVD刻录与蓝色光盘时代,就是其反击的开始!
目前的DVD的容量规格
注:GB=109字节(下文如果没有特别注明均以此数值为标准)
DVD-5的盘片结构图
DVD-10的盘片结构图
DVD-9的盘片结构图
DVD-18的盘片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