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第1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2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3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4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5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6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7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8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9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10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11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12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13页:DVD刻录之三国演义——迎接DVD刻录时代
第8页:我的目的是兼容——DVD-R/RW
与传统的CD-R和CD-RW相比,DVD-RAM算是一种另类的设计,而另类的结果就是与当时已有的DVD-ROM和播放机的兼容性很差。按照经验-R/RW才是DVD的理论上的刻录技术,事实上的确如此,可以说它们就是为了兼容视频制作与播放而诞生的。
DVD-R/RW是第二个被DVD论坛认证的DVD刻录技术,其研发者是日本先锋公司,于1997年7月与DVD-RAM同时公布了DVD-R第一版规范,1998年11月公布了1.9版DVD-R规范,在2000年2、3月又分别推出了作家与通用型DVD-R Ver2.0规范。而DVD-RW的第一版规范在1999年11月公布,2000年9月升级到1.1版。
1、DVD-R
DVD-R的全称为DVD-Recordable(可记录式DVD),业界为了将其与DVD+R区分,把它定义为Write once DVD(一次写入式DVD)。不过,与CD-R不同的是DVD-R目前有两种类型,分别为作家型(Authoring)和通用型(General)。这两者在物理上主要的差异就在于刻录激光的波长,所以需要各自专用的刻录机才可以对其写入。不过只要刻录完成,均可以在传统的DVD播放机上播放。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类型的DVD-R呢?其实在它推出的年代(1997年),能使用DVD-R进行视频刻录的只有那些专业人员,比如视频制作者经常会从线性数字视频母带(DLT,Digital Linear Tape)上备份视频图像,或者在医疗、勘探、银行等领域将其作为视频录像的备份。所以,那时的作家型DVD-R主要为他们服务。事隔三年后,DVD论坛看重宽带技术的发展,认为这将是个人DVD刻录时代到来的先兆,于是在作家型DVD-R Ver2.0基础上制定了通用性DVD-R标准(初始版本就是2.0)。也就说,作家型DVD-R针对的专业应用市场,而通用型DVD-R则是针对普通民用市场。
用途的不同,也给两者带来了不同的逻辑协议,通用型DVD-R在这方面与作家型DVD-R的关键区别就在于支持CSS内容保护技术,而作家者DVD-R则没有这个限制(但别忘了它需要专用的刻录机型)。
讲完DVD-R的历史与分类,下分我们就来看看DVD-R的具体设计。
DVD-R盘片的结构图
与传统的CD-R一样,DVD-R只使用沟槽轨道进行刻录,而这个沟槽也通过定制频率的信号调制而成“抖动”形,被称作抖动沟槽(Wobble Groove),它的作用与上文DVD-RAM所讲到的抖动大同小异,在帮助刻录器跟踪轨道的基础上生成驱动器的主轴马达控制信号。这是因为DVD-R的旋转模式是CLV,马达的转速会经常调整,将控制信号以抖动的方式调制在沟槽的形态中,通过驱动器的检测,就可以精确控制马达的转速了。但它的抖动频率相对于DVD+RW来说并不高(与DVD-RAM一样,同为141KHz),所以又称低频抖(LF Wobble,Low Frequency Wobble)。但与DVD-RAM不同的是,DVD-R/RW使用微分相位识别(DPD,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的方法检测抖动信号并得到相关信息。另外,它还在岸台处设置用于精确判别物理地址信息的凹坑(Pit),以帮助驱动器准确掌握刻录的时机,这种定址方式就是岸台预制凹坑(LPP,Land Pre-Pit),它的位置将在检测沟槽抖动信号时被获得。
DVD-R的存储方式,岸台上的凹坑用于标明物理地址,而数据连同其地址同步信息被刻录在沟槽中
DVD-R的寻址同步方式,当检测到Pre-Pit后,数据与当时的检测信号相同步进行写入,同步信息是数据的一部分(总共需要三个同步脉冲)
与DVD-RAM一样,抖动沟槽与LPP在光盘生产时就已经压制好,它们只在刻录时起作用而不影响读取。
2、DVD-RW
DVD-RW的全称为DVD-ReWritable(可重写式DVD),不过业界为了将其与DVD+RW区分,定义为 Re-recordable DVD(可重记录型DVD)。如果把DVD-R的记录层换成相变材料,并加入两个保护层,那么就基本变成了DVD-RW。两者在存储方式上是一样的,同样使用抖动沟槽与LPP寻址方式。相关内容请参考上文DVD-R的介绍。其1.1版相对于1.0版的主要不同在于增加对CPRM版权保护技术的支持。
DVD-RW盘片结构图
3、DVD-R/RW如何兼容传统DVD光盘
要与传统DVD光盘的兼容,有两个条件——物理格式的相同与逻辑规范的统一,而物理格式的相同是重要的前提。
DVD-R/RW之所以能兼容DVD-ROM,与其物理格式的设计是分不开的,如果驱动器因物理格式不匹配而无法读取光盘,那么即使逻辑方面兼容(比如DVD-RAM在扇区容量、信号调制、纠错管理等与DVD-ROM相同)也是没用。所谓的物理格式主要是指旋转模式、盘片结构、以及反射率。DVD-RW与DVD-ROM一样采用CLV旋转方式、盘片的数据结构与DVD也一样(没有DVD-RAM的首标设计),只有在反射方面与DVD-ROM有一定的差距。但DVD-RW的反射率正好与DVD-9半反射层的反射率相当,因此它仍然可以被传统DVD驱动器读取。不过,也因此某些老款的DVD驱动器会将其认成是DVD-9格式的光盘并调整物镜的焦点,从而造成无法读取,此时只要更新驱动器或播放机的Firmware即可。所以,也不会对兼容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对近一两年推出的播放机与DVD驱动器来说,这点是不用担心的。而从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什么DVD刻录盘没有双层而只有双面的结构,原因就在于对第二层刻录的难度很大,对反射率兼容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代蓝光盘,由于是重新设计,所以可以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双层刻录的标准,但DVD在开发之初并没有将刻录标准的研究同时进行。
至于具体的刻录手段与方法则都属于逻辑范畴,这取决于软件厂商和硬件控制软件的研发水平。其实,就如CD刻录,在很大程度上,逻辑方面所能提供的更多是功能上的强弱,当然设计不好的软件对刻录兼容性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方面DVD刻录软件与现有的CD刻录软件发挥的作用是一样的。DVD-RW也是在相应刻录软件的支持与完善下,才逐步增加了很多便利的功能,而这与其物理格式是没有关系的。
不过,兼容与否也是双向的,只不过刻录机兼容以往的播放机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另一方面,新推出的播放机也会把兼容某种盘片当作一个卖点,这一点在下文会进一步分析。